4亿学生被安排提交电子信息,该APP目前市值达百亿
作者:芥末堆
在芥末堆,找到全世界对教育的新见解与新发现|JIEMODUI.com
9月24日,微信公众号“南粤御史”发布了一篇名为《4亿学生都必须下载的APP是个什么鬼?》的文章,指名道姓地拆解了前段时间荣登 APP Store 榜首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而开发这款 APP 的公司叫做“天天艾米”,估值截至2015年3月已经达100亿元。
此前22号,《新快报》也发布了一篇报道:广州几乎全城中小学家长都收到了学校的“紧急call”,要求家长们更改确认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还需先下载一款名为“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手机软件,将该表拍照上传,声称这关乎孩子今后的读书问题,并被告知“若不来后果自负”。
“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共有家长、班主任、学校学籍管理员三个版本,采集数据共计72项,令填过表的家长表示“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个人信息履历表”。此外该 APP 还包含了社交功能,有些家长表示其中的功能和微信群组并没有太多差别。但由于在提交信息的过程中 APP 表现得非常不稳定,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铁道部上线的官方购票网站12306,因此许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孩子的信息会被泄露。
然而除了天津市和海南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生都已下载了教育部指定的这个APP,涉及学生人数已将近4亿。“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统计的数据涉及未成年人的安全和隐私,如此草率真的好么?作为信息安全问题的重灾区,《经济参考报》在5月20日曾做过一篇报道,指明全国高校网站目前漏洞已多达3495个,共计涉及1088个高校网站,导致837万以上的教职员工及学生个人信息泄漏。例如去年考研期间,许多学生就收到了补习班的宣传电话。
但这件事情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年前,教育部层面自2013年曾推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一生一学籍”、终身不变。 文件明确提出“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执行上“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
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保障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提升管理水平,本身是为学生提供安全和便利的受教育环境。此类制度的执行,按惯例应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制定落实细则,再由学校负责执行。不同地方的经济、网络基础条件不同,信息采集的方式也或许有差异。
且不讨论逻辑上学生的基础信息是否只能用APP才能统计,即使从文件与公开规定上看,无论是教育部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亦或是省级教育部门颁布的执行细则,都不曾提到“APP”的字眼。不过今年3月的时候,在名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问题学籍处理和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的通知》文件附件中,倒是明确提及了“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和“(家长)拍照上传”字样。但这些官方文件,均未透露“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应由谁建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又靠谱吗?它背后的运营商又是谁?
根据“南粤御史”的披露:
2014年6月,大唐电信、新华瑞德、北京英孚斯迈特拟共同出资设立天天艾米(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人民币,且后两家的出资均以“无形资产”形式;三家公司的标签分别为“央企”、“上市公司”、“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的提出者、制定者”,其中新华瑞德是大唐电信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由大唐电信控股。
2015年6月,大唐电信董事会发布公告,同意天天艾米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注册资本变更为4237.29万元;其中在增资扩股前2个月成立的自然人独资公司的“联创兴盛”出资2754万元,在增资扩股前1个月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中创日盛”出资1763万元;此后大唐电信共计新华瑞德持股30.09%,北京英孚斯迈特、联创兴盛、中创日盛三家私企分别持股28.91%、25%、16%。
其实“信息泄露”只是造成恐慌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如此巨大流量的 APP ,价值空间更是巨大,很多人都担心这些信息会被“商业化”。因此回过头来审视这款由私人股份占比69.91%的企业掌管的APP,居然可以强制“4亿学生提交电子信息”,家长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